平衡膳食要做到什么时候

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平衡膳食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膳食,这种膳食的营养素应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营养素之间建立起平衡,包括: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平衡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

平衡膳食由七种食物构成的,这七种食物是: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蔬菜类、菌藻类和水果类。由这七种食物构成的膳食结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向全世界推广的“金字塔”形膳食结构。

谷类是粮食的总称,包括米、面、杂粮(如薯类等),主要供给人体所需的热能,是人类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

豆类包括大豆、绿豆、青豆等,主要供给蛋白质。

薯类包括马铃薯(土豆)、甘薯(红薯)、芋头、山药等,主要供给碳水化合物。

动物性食品包括畜禽肉、奶类、蛋类、鱼类及各种动物的鲜嫩期加工性制品,主要供给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

蔬菜类包括叶菜类、根茎类、花菜类等,主要供给矿物质和维生素。

菌藻类包括各种蘑菇、木耳、海带等,主要供给矿物质和维生素。

水果类包括仁果类(苹果、梨等)、柑橘类(橙子、柠檬等)、浆果类(葡萄、草莓等)等,主要供给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平衡膳食要做到什么时间呢?具体地说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要与自身生理活动和职业相适应。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因时而异: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气温忽高忽低,人体也因此而有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所以人不但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更要随着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内容和重点。在春季应多食清淡饮食如大麦、黄豆、蘑菇等以增强人体脾胃功能;夏季应多食酸味水果如桃子、李子等以助人体清除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秋季应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等以防秋燥伤身;冬季应增加热量的摄入以抵御寒冷,可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和脂肪的摄入量。

2. 因人而异: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和后天生活习惯及代谢类型的差异,人的体质也各不相同。因此,人的饮食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饮食标准。例如,肥胖型体质的人应以低脂饮食为主;消瘦型体质的人则应以高蛋白饮食为主;阴虚型体质的人宜多吃清淡及甘凉滋润之物;阳虚型体质的人则宜多吃甘温助阳之品;湿热型体质的人要多吃清利化湿之品;痰湿型体质的人则要多吃健脾化痰之方;气虚型体质的人宜多吃补气之物;血虚型体质的人则宜多吃补血养血之品;阳亢型体质的人宜多吃一些含盐量较低的饮食;阴虚火旺型体质的人则宜多吃一些含盐量较高的饮食。

3. 与自身生理活动相适应:人体内的生理活动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饮食也要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区别。例如婴幼儿时期脾胃功能较弱,宜少食多餐并多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青少年时期脾胃功能逐渐健全,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饮食应以全营养为主并注意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中老年时期脾胃功能逐渐衰退应以易消化易吸收的熟食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并注意低脂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