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的三大特点

经济大危机的三大特点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经济危机一般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实际生产的产品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和有效需求显得过剩。

(2)大量失业

大量失业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要表现。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总是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3)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经济危机的总崩溃阶段,首先是商品大量积压、销售停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状态。

在经济危机期间,一方面存在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市场上缺乏有利的投资机会,造成大量的游资闲置。同时,很多企业由于经济不景气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来获取资金,这也为货币危机提供了条件。当市场上对某种有价证券的需求急剧增加时,这些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会急剧上涨。一些投机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就会采用类似欺诈等手段来操纵市场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当市场价格被抬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雪崩式的价格下跌,导致市场恐慌和投资者信心丧失。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会因为无法收回贷款而破产倒闭,进而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